12月2日,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2020年理事会会议在我校召开,此次会议以“携手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友城大学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线上线下联动,来自联盟11所成员大学、新申请入盟大学、特邀观察员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代表通过视频会议聚首。广州市外事办、科技局、科学技术协会等职能部门、机构的代表在我校参会。
理事会会议现场(广州大学)
依托友城品牌 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于2018年,由广州大学倡议发起,定位于广州国际友城大学参与的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平台与中外人文合作交流机制载体,是广州友城工作的品牌之一。联盟理事会为联盟的最高决策机制,由各联盟成员大学的一名校领导或委托代表担任理事。理事会会议每两年在广州举办一次,是各成员大学共商大计、共谋发展的高层平台。
近年来,联盟成员大学之间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进展良好。广州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自2016年以来共录取39名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联盟成员大学的学者合作发表的科研论文近570篇。其中,帕多瓦大学的学者与联盟成员大学的学者合作发表论文201篇,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135篇,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63篇,瑞典林雪平大学45篇,广州大学38篇。
同心克时艰 共促后疫情时代国际高等教育合作
此次联盟理事会会议跨越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五大洲七个时区,成员大学之间最长高达13个小时时差。同时,这次会议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续的背景下召开,成为特殊背景下国际高等教育界同仁们互学互鉴、携手并进谋发展的一次盛会。联盟主席、我校校长魏明海教授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联盟成员大学经历过抗疫的生死时速,逐渐适应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更奋力承担起科技创新、服务各自国家和所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联盟主席、我校校长魏明海致辞并作工作报告
魏明海指出,疫情无情、人间有情。联盟成员大学在疫情期间互致问候、互通信息,守望相助、齐心抗疫,充分彰显了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以友城网络为依托,团结国际高等教育界携手抗疫、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本价值和实践意义。
魏明海强调,不求易者成,不避难者进。后疫情时代的教育,一定是更加智慧的教学和更高质量的教育,也一定是更加开放、更加合作的教育。在后疫情时代,代表着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界应主动走出“象牙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自身进步与所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
联盟城市大学生PK创新创业 坦佩雷大学拔得头筹
为进一步推动广州友城青年的交流与互动,联盟发起举办“2020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城市创新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该项赛事的举办得到了联盟各成员大学的积极响应。比赛包括各校初赛、半决赛以及网上决赛等阶段,前后历时4个多月。
决赛现场
“精粹教育”项目团队作陈述
“广州五六点”项目团队作陈述
经各成员大学推荐的资深学者或创业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团组评审,来自我校、广州医科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韩国仁川国立大学等的十支学生团队进入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城市创新大学生创业竞赛决赛。12月1日,决赛在广州大学举行,经过激烈的线上角逐,坦佩雷大学参赛团队拔得头筹,获得十万元奖金,我校、坦佩雷大学的5支参赛队伍获得2-3名,分获3-5万元不等的奖金。
联盟“朋友圈”再度扩大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承办2021年年会
继去年联盟“朋友圈”扩容后,此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南非德班理工大学等两所高校加入联盟的申请,联盟的成员大学数量由11所扩大为13所。会议还审议了由两所以上成员大学发起的在智能制造、数字科技、创业教育、学生交流、中医药课程、国际文旅融合创新等领域合作开展网上教学资源开发、课程设计、学分互认、课程衔接、人才联合培养等相应动议,并达成初步共识。经联盟主席提名,理事会理事通过由西悉尼大学校长格雷佛教授担任联盟2021年执行主席,西悉尼大学将承办联盟2021年年会。
巴丹尼教授作“数字学院”提案
特别报告环节,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作“网络中医课程”报告
理事会会议线上合影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通过会议交流,联盟各成员大学代表达成进一步共识,将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共同把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建设成为国际间大学合作交流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实践范例,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砥砺前行。
(参与采写: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蔡丽丽 吴纪蓝 吴语桦 摄影:吴谦 刘翠萍 郑泽宇 林志东 杨春妍)